澄海区:党群阵地从“建好”到“用好” 党群阵地在身边
来源:网络 时间:2025-07-06

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◆★■,电商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,电商进农村不仅为农民打开全新的市场大门■★◆◆,也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。

 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主平台,是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阵地■◆◆★。近年来,汕头连续开展4轮★◆★■◆■“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”工程,持续优化空间布局,提高基础建设水平,改善群众办事活动环境。同时,面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,深入实施“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◆★★★★”行动,积极整合辖区内资源力量,构建党群共享、功能相融的服务格局,努力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愿意来、经常来、喜欢来的服务中心◆◆■◆★、邻里中心、活动中心。

  与传统党群服务中心相比,盐鸿镇党群服务中心包括党群服务区、商业区和室外休闲运动广场,设置有党建交流会议室★★◆■、电商直播间★◆◆★■◆、产品展销、艺术培训室★■■★、招商服务◆★◆■◆★、党建书吧、多功能大讲堂、儿童游乐区◆◆★■■、户外健身等多个功能区◆■◆◆★。该中心不仅举办音乐、舞蹈、书法、创业技能等公益培训活动,还引入书画社■■◆、文史研学社、灯谜社■★◆★★■、潮乐社◆◆,让党员群众更多元地了解当地文化◆◆,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夜幕降临■★,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东林美村的文化活动室内茶香袅袅★■◆◆,村“两委◆■■★■”干部与村民围坐一桌★■◆◆,以一杯清茶作为开场,讨论着公共空间改造方案……端起茶杯话家常、谈发展、解难题,这便是深受村民喜爱的“食茶话事会■★★★■■”★◆■■,也是当地用活用好群众身边的党群服务阵地的生动实践◆★◆。

  中午,前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“幸福食堂”飘出饭菜香,几名工作人员熟练地帮老人分发餐具■◆◆■、打饭★◆◆★、盛汤★■■★■。十几名老人围坐在饭桌前,一边聊天,一边享受着美味的午餐■■。这是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长者饭堂里的日常◆■★★。

  接下来★■■◆◆◆,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还将持续提升完善★◆◆■,继续发挥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功能,在公共空间设置帮扶驿站,打造老中青特色延伸服务品牌★■,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乡村振兴前沿阵地、深圳帮扶展示中心◆◆,着力服务莲华镇农业产业■◆◆★★、服务农村经济、服务农民生活,助推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深入实施。

  如华文社区试点发布◆◆★★“社区合伙人”招募令,利用党群服务阵地资源,吸引专业技能人才◆■★■■、爱心企业、物管公司等参与社区运营。有音乐专长的居民协助社区日常组织合唱团活动◆★■★■,运用专业知识为社区谱写社区之歌,通过文艺宣传为整个辖区营造文明向上、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◆★;物管公司加入社区◆★◆★◆■“和韵调解队”,靠前解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★■,有效减少12345的投诉量■◆◆;爱心企业常态化配合社区开展公益活动★■■★◆,探索盘活社区闲置办公用房,参与社区运营,实现多方共赢……

  从“建好◆■◆■”到“用好■★■★◆”◆■★★■,是对基层治理智慧的检验◆★■★。当每个党群服务中心都成为需求精准对接的平台、资源高效整合的枢纽、党群良性互动的家园,它便超越了物理空间,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温度的“民心坐标”。

  据统计■★■★◆,自运营以来,直播带货成交超9万单,累计营业额突破257万元,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1场◆◆★■,成功培训各类人才468名,为东里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◆★◆■■。

  与此同时,东里镇电商青年创业党支部引领党员经营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■★,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电商驿站平台,成立“瑞农合作社★★”,为小型商户和农民散户提供线上运营和销售直播媒介服务,帮助他们扩大零售终端市场■◆■★。

  在强化治理效能方面,澄海区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哨点作用★◆■◆,打造“党群议事厅”,定期举办村(社区)书记茶话会、返乡人员座谈会,引领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。健全阵地平急快速转换机制,组建起盐鸿党员突击队、溪南党群服务微小队等队伍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应急培训,凝聚起阵地集聚支援★■★■■■、指挥调度处置的力量。

  ★■◆“这种家长里短式交流场景降低村民拘谨感,大家更容易打开话匣子。”东林美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林锐清说,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,可以及时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◆◆■,起到聚民心、解民意的带动作用,更好地为村民服务。

  聚焦老年人的情感关怀◆■◆★■◆,澄海区在东山★★★◆、前美村党群服务中心试点◆■■“幸福食堂+”◆■■★◆,配套打造农村书屋、老党员驿站等■★★★■■,搭建起用餐助餐■★■◆★、休闲娱乐的平台。此外■◆,澄海区还在城西社区推行挂牌党群服务中心24小时联系热线周岁以上孤寡老人指定联络员,提供代购、陪诊等居家养老服务。

  近年来,为满足群众需求,澄海多地开设公益托管班,在党群服务中心拓展绘本墙、手工区★★■、阅读角,发动志愿者参与儿童课业辅导■★◆,鼓励青少年竞聘★◆★“社区小主任”★■■■■◆,参与小区巡查★◆★◆★、民情记录等事务,帮助双职工解决带娃难题。

  在优化空间布局上◆■■★◆◆,澄海区合理安排“一厅五室◆★”★★★◆■,推动大厅窗口向“开放式”转变■★,开展便民化改造,完善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建设。同时,澄海区结合“双报到双服务◆★★”,推动7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和5000多名在职党员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,实现资源下移和力量下沉。

  参观镇史、喝喝咖啡、聆听乡村课堂、了解当地特色产品、开启电商直播……在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◆◆■★■◆,阵阵咖啡香气弥漫,三三两两居民围坐桌前,一边享受咖啡的香醇,一边聊得热络。

  该饭堂采用第三方中央厨房配餐★★■,村党委组织志愿者队伍,为辖区内1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提供助餐配餐服务,让老年人吃上营养均衡的饭菜。

  此外,澄海区在南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“南溪大讲堂”◆◆★,邀请企业高管、农技专家授课,举办“狮头鹅养殖技术”培训班★★◆◆,帮助中青年实现就业创业。开设“小哥学堂”,组织快递、物流、网约车等行业群体★◆◆“同台竞技”,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◆■。

  澄华街道华文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通过VR场景为小朋友开展普法宣传。 受访者供图

  人民是出卷人■★◆■■,我们是答卷人■★◆。唯有真正读懂民心所向◆■★◆,将服务精准滴灌至需求深处,党群服务中心方能刻下新时代党群关系最温暖的坐标。

 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玉莲路东侧,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★■。自建成运营以来★■★◆★■,该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■◆,有机融合了红色教育、镇史展示■◆、便民服务、儿童游乐和电商直播、咖啡吧◆■、便利店、教育培训★★、特色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,所有空间均向群众开放并做好常态化管理维护◆★■★◆,发挥“镇域公共客厅”的作用,打造出有温度★■★★◆◆、群众爱去的多功能便民惠民综合服务场所◆◆■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线提升★■★。

  深挖银发资源,成立“最美银发志愿服务队”,协助社区有效化解居民间的矛盾纠纷;成立“小哥义警队”,鼓励外卖小哥◆◆■◆、滴滴司机★◆◆★◆■、快递员等化身◆◆■★★★“移动网格员★◆◆★■”“民情速递员”和■■“政策宣传员★◆◆■”;成立“少年议事团■★■■◆”,让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区日常巡查、楼道美化◆■◆◆■■、民主协商等。如今,华文社区已经形成了“15分钟服务圈■★◆★★”◆★■,一个个党群服务阵地描绘出一幅社区“暖心地图■★★”。

  党群阵地是聚集党心民心的重要载体,也是党员群众感知组织温度的末梢神经。俗话说“三分建,七分管”◆■■■。建好党群服务阵地,◆★■■◆“实用”才是根本。

  在澄海区东里镇头冲村■★■◆★◆,当地以电商驿站为突破口,通过“党建引领、党组织搭台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工作机制◆◆,撬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没想到党群服务中心还能喝咖啡,孩子们也能在这里愉快玩耍,空间利用起来真不错◆■★★◆★。”附近居民许女士点赞道■★◆◆◆★。

 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借鉴深圳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理念◆★★■■★,以文化赋能委托本土研学企业广东正博教育科技公司进行运营◆◆◆,自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来,已开展了多场次的书法培训等活动。该镇还将筹划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◆■◆■,串联全镇的研学旅游文化资源■★■◆◆■,推进全镇域研学旅游产业发展。

  “我们的团队入驻头冲村电商驿站后,推动五金工具、手机支架、樟林林檎、特色糕点小吃等本地农副产品线上销售,不断拓宽销售渠道,促进农民增收◆★◆。”头冲村电商驿站党员经营户郑文绪说★◆■■。

  “幸福食堂■◆◆■★”、老党员驿站、农村书屋、公益托管班、“小哥学堂◆■◆■■”……近年来★◆■◆◆★,澄海区进一步提高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、功能化、体系化水平★■◆★◆◆,瞄准服务功能这一靶心,统筹推进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赋能行动■■■,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“建好”向“用好”升级■★■,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凝党心■★◆■、聚民心的“红色会客厅”。

  傍晚,走进澄海区盐鸿镇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,在一楼右侧的银龄活动区和儿童乐园◆■◆◆,居民坐在一起喝茶拉家常,悠然自得;孩童们则在一旁尽情玩耍,笑声弥漫。

  当地探索“党建+电商■◆”互融共促的发展途径,建成电商驿站一期工程,配备5G光纤宽带和直播体验间,聘请专业电商团队入驻◆■◆★★★,为返乡创业大学生■◆■◆★、农村青年、本地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★■★■。

  澄海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聚焦全龄段群体需求,围绕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提供差异化服务■◆■■★★,搭建集教育管理、文化供给、民意交流等内容于一体的立体城市空间,吸引党员群众时时可来★★◆■★,人人爱来。

  曾几何时,“卷帘门常闭◆★■★”“玻璃门冰冷★◆◆★”成为一些党群服务中心的尴尬写照——场地气派、设施崭新■■◆★◆,却少有群众踏足◆■◆★,服务资源闲置沉睡■◆★■◆。这种“建而不用”的状态,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◆★■,更背离了服务群众的初心★◆★■■。

  如何让服务精准对焦?关键在下足★★★“绣花功夫◆◆”。摸清需求是起点。通过走访、问卷、线上平台等途径,动态捕捉群众所思所盼,让服务项目源于真实呼声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可延长晚间及周末开放时间◆■,将政策咨询、技能培训等安排在居民闲暇时段,真正打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★■”。

  电商驿站的运营◆★■★■■,推动五金工具、手机配件◆★■、樟林林檎■★◆■、头冲番石榴、新兴街火龙果■■、龙潭番薯等一批东里特色产品“上云出海◆★”,让本地农副产品销得更远,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,并带动周边村镇电商从业者共同参与直播经营、交流学习、创业培训。

 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“前哨站■■★■★”◆■★。阵地规划设置是否合理、能否彰显特色,对推动基层服务效能意义重大。对此★◆◆■★★,澄海区立足资源禀赋,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推动城乡发展的新枢纽★★★■■★。

  党群服务中心的“用好◆★◆★”,更在于成为党心民心交融的枢纽。它应是政策的“翻译器★■■★★”,将党的惠民政策用百姓语言讲透;也是民情的“集散地”,及时反映群众急难愁盼,推动基层治理优化。澄海有些地方推行■◆“食茶话事会”,将居民反馈的共性难题转化为服务项目◆★,既解决了民生痛点★■◆★◆,更密切了党群关系★◆◆■■★。

  党群服务中心要真正“活”起来◆★,核心在于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适配。当前,一些中心虽设施齐备,但服务内容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,活动安排与居民时间错位◆◆■■■★,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“双向奔赴”◆◆■■★★。唯有建立“民呼我为■■■◆■■”的响应机制◆◆,中心方能从◆■■“物理空间★★◆”升级为■★■“民心坐标◆★◆★◆■”。

  你是否留意到,身边的党群服务中心,正在悄然发生变化,展现出崭新形象◆◆?即日起,南方日报汕头观察◆★★、南方+推出《党群阵地在身边》系列报道,聚焦汕头各地如何全面建强用好激活党群服务中心★■◆,探索拓展功能服务的更多可能性,敬请垂注■★★■。